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“22级吃尽了时代黑利”这句话被反反复复拿来讲:高考改革时讲、高考出分后讲、疫情讲、保研改革又讲。确实有道理,但我实在无心关注这些细节,近半年的保研经历已耗尽了我的心力。课内要关注绩点不要落下太多、活动要按时参加、论文要复习准备、文书要润色、老师要联系,课外要保持体育锻炼和作息、控制饮食不要太过放肆、保持身心整洁、耐心关照身边人……
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一日,结果出来后,一切的行为好像被兑换成了愿望券——我的愿望是让自己开心,于是我成功了,我开心到没有午睡着,向几个长辈第一时间分享了这个喜讯,列计划感谢每一个帮过我的人,然后穿衣出门。
我的家离大海很近。两个小时后,我骑着小电瓶悠闲地向着远方缓行,到地下车,沿沙滩散步。近晚的海边人很少,深蓝的海染上橘黄的天,依稀能听见路人低低的谈话声,浪很规律地拍打在身侧的脚下,海风是湿而闲的,时而推着我宽大的半袖贴近皮肤,因初秋掺杂着凉意。我定定地站在原地,看着几米外的小朋友拿着铲子堆沙堡,堆成了一坨;一对老人从沙堡前路过,两个人都没有说话,只是走,我也只是安静地看。突然觉得自己回归了地球,我又有了自己的生活,我获得了新生,有那么多事我还可以去看、去做、去体验。沿着海边走了一会,我又骑到商业街,穿过熙攘的人流,在烟火中买了一盒我最喜欢的寿司,边打量着行人、边嚼着晚餐。三线城市的商业街人不多,大家好像都在忙自己的事情,只有我漫无目的地走,但我却不寂寞,只有我知道此刻的寿司是什么味道。
想着应该以某种方式记录喜悦,然而纵使千言万语,双手放上键盘后、一时不知竟从何谈起,好像半年的经历都似梦一场,他人隔雾观花,我写也无意义。
但是算了,也许哪天会有人从我的半个标点符号中获得一丝灵感,这也足够。
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二日晚九点半。早上已投递了志愿,此刻以这种方式告别大学的前三年、异或人生的二十年的某一部分,或是自己内心的一角。

职业规划急转后

大学入学后,一直循规蹈矩地按照卷比的路线行进。但大概是去年末,我在某一刻突然发现,我对生医工这个本科专业是没有喜爱的。
这个想法本不应被我留意到。因为这实在是太正常了,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自己的专业、甚至自己的职业。从小我就被灌输,职业应以挣钱为目的,勿多期待,下班后才是你的生活。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我又觉得,做自己喜欢的职业才是效益更高的决策。所以我大海捞针,断断续续做了十来个测评或人生反思问卷,最终把自己的几乎所有喜好圈出一个范围和若干关键词,然后自己调研相关信息、联系认识的学长咨询如何从事相关职业,并暂时规划继续攻读研究生,因为立刻转行本科就业会导致技能树断档。
打完电话,回到宿舍反思我本专业如何过渡到喜欢的职业时,我惊恐地发现,如果继续从事生医工相关的职业,我是无论如何也跳不过去槽的,除非放弃现有的技能加点,重新以散人形式修炼……那我至今为止所做的,还有什么意义吗?
我又陆陆续续问了数十来个长辈或学长姐的意见,大多数都没有对我的想法表示反对,但也谈不上支持。说到底跨保也是我自己人生的课题。
结果无论好坏,自己承担。
然后是长达几个月的领域初识皮毛,联系实力强悍的领域内课题组,并竟然有幸真的得到了学长的指教。有一就有二,像滚雪球一样,凭借着我诡异的运气,我像计科本专业的学生一样,在其他专业的领域内摸爬滚打,慢慢卷下来竟也以奇特的速度提升积累、得到了一些认可,倍感荣幸。
至于为什么,因为同样的时间,我会做双倍的努力,用三倍的专注,尽量产出四倍的成果!
上一句话是在吹牛比。
现在回过头来想,我不过是个规划清晰的正常人。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,只想感谢虚无的命运,以及真实的身边人,那些对我付出了时间以及真心、帮我绕过了许多弯路、甚至指出了很多明路的人,特别谢谢你们,很荣幸有缘遇见你们。

卷比也会难受啊

万幸的是,本专业没有真正转码的先例,不然我就要幸福死了,哪能哭着活到现在啊。
“确定想法后,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完善它并实施行动”这个道理谁都知道,做起来却很难。当你因被卡专业、又暂时科研经历不契合导致零入营、而别人已然早早上岸华五后,你很难保持平常心,很难坚信自己所做的依然是正确的选择,而不是头脑一热的年轻人的意气用事。困难远不止这些,除去内心,外界的阻力也或多或少无法忽视,比如我几个最亲近的长辈的观念一直是“小姑娘学计算机没有优势而且很累”、“你的性格太老实善良,不适合混职场,当个老师挺适合你的”、“不要太好高骛远,先稳下来,找保底,更重要”、“生医工专业课本来就杂而不精,你与科班比,没有优势很正常”、“找个国企央企吧,省得四十多岁被裁员,国企福利也好”、“跨保降档是常态”,我认同他们的想法,但我同样无法放弃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。我如今不但没降反而升档的结果,也许是对他们的慰藉。
但直到现在,我依然不能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自己来说最“正确”的。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人生层面给我绝对正确的指导,我只能继续践行自己程序内置的贪心算法。目前来看,我喜欢的所有事情确实对我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正向激励。或许我眼中可以被称作热爱的东西,也帮助我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。
又想到一句话,“灵魂的渴望是命运的先知”,然也:高中时报志愿我就报了不少数字媒体技术,研究生择校时我又忍不住贱嗖嗖贴上去,简直狗改不了吃那什么。再次庆幸结果不错,否则今年保研名单上大家将看到高rk的内保研究生,一想到看到的老师的表情,就觉得太搞笑了,哈哈哈哈。
抛开方向的选择,这半年的经历也让我认同了我自己身上的潜力。虽然苦难不应被歌颂,但也许很多年后,当我觉得疲劳无法撑下去时,我会想到无数次崩溃的下午、深夜与我一同延误的机场的行尸走肉、待了很久却因没时间出门而十分陌生的城市、地铁里的逼仄和我放在腿上的显示复习材料的笔记本、那种孤单的无助、那片从布满灰尘的纱窗格里透过来的余晖打在皮肤上的灼烧、和今晚书桌旁的莹莹灯光……这些是我一生都会少有的财富。

好在结果是好的

想起不久前在计所拿到offer的第二天下午五点多,我与新结识的朋友在京城散步,边走边吃紫米煎饼果子。北京的气温刚好卡在令人最舒适的范围,居民楼的影子被太阳拉得很长,街的这头是阴影,那头是未被遮挡的昏黄的光。我们在这个半生不熟的城市里擦过人流前行,我本就是北方人,更觉周围好像与故乡没有分别,都是一样的气候和景致,但也都是陌生的面孔。旁边路过一个外放轻音乐的小哥,曲内吉他弦动的一刹那,我瞬间起了鸡皮疙瘩,觉得这座城好像在召唤我。明天的日程也与我无关,我专注地品味嘴里的煎饼,酱料加得刚好,就是有点咸。
汽车的喇叭声成为我心语的底噪,无论是失落的、惊喜的、无奈的还是温暖的,记忆碎片已经无法拼成完整的玻璃,人不能再还原当初的所有细节,但这些经历也像酱料一样让我当下的煎饼变得更美味,人生正是由过去和现在组成。
回到家之后和家人出门办事,路过了曾经上过的小学。再看校园里的树、围墙、国旗杆和操场地皮,已不再有强烈的对应试教育的恐惧和逃避。我不禁多次扫视曾经生活了三年的环境,好像看到一米多的自己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穿梭……觉得很感触,于是和长辈约定,等过几天闲下来去探望许久不见的各个阶段的老师,也算是有始有终。
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长途邮寄,题记有一句话是“从原点驶向原点”。现在的我正恰似站在数轴的正值回望原点,然后惊奇地发现,原来数轴只是莫比乌斯环的装饰——我走了那么、那么远,此刻脚下的坐标,又回到我内心的原点。
或许,一切都是命中注定。
 
 
 
PS: 正文写出来的效果好像有点引导性,不过我最后没去天赐计所,去灿若星辰了。大家杭州见。
 
Loading...
Catalog